职业经理研究中心 张红涛
近些年来经济下行的趋势给企业带来相当大的影响。市场需求减少,市场竞争加剧,企业讲成本增效益的空间和潜力都十分有限。为此,我国政府出台很多鼓励社会创新、企业创新、个人创新的政策,旨在通过创新驱动来促使企业焕发活力,改善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进而形成新的增长动力,促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这个过程中,有越来越多的企业认识到创新是企业发展的重要的动力,也是企业度过寒冬修炼内功的方式。
一、为什么管理创新对企业尤为重要
企业如何进行创新?企业创新行为是指企业为了在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通过引入新产品、采用新生产方法、开辟新市场、获得原料的新来源、实行新的企业组织形式而获得超额利润的行为。在政府大力鼓励科技创新政策的推动下,很多企业首先想到的是把企业创新定位在技术创新、产品创新,主要考虑的是用新技术垄断市场、抢占先机,相对而言,企业其他创新等容易被忽视和弱化。其实,企业创新包含很多内容:模式、市场、技术等创新都是其有机组成部分,而技术创新只是其中的一部分,与其他的创新形式一起组成了企业的创新。除技术创新外的其他创新形式应协同技术一起连动,这样才能发挥创新的最大效用,甚至产生远超过技术创新带来的价值。《蓝海战略》的作者w.钱金在清华大学的一次演讲中提到:单纯的技术创新未必能够推动企业价值创造。其实,对企业来说很多技术创新未必能被有效转化为价值。他指出有些技术创新不乏是颠覆性的、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们的出现直接影响了我们现代的生态和思维方式,可是就是有些技术的创始人因为缺乏其他创新的能力,难以把技术创新转化为价值创造。他举例说:我们现在很少有人知道手机的创始人、个人电脑的创始人,这些颠覆性的产品的发明人却没有抓住这些机会,把技术创新转化为有效的价值,而模式、管理、市场创新的企业却可以借助于这项技术创新来发挥价值,因此形成了很多极具价值的手机和个人电脑企业。
技术创新很重要,但对于正在发展中的企业来说:管理创新、模式创新、市场创新绝不该被忽视。党的十八大提出:“管理创新驱动,增强长期发展后劲”,这表明企业的长期发展要依靠管理变革创新来推动。同时,为配备相关的管理人才,国家在《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提出:“适应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实施‘走出去’战略的需要,以提高现代经营管理水平和企业国际竞争力为核心,以战略企业家和职业经理人为重点,加快推进企业经营管理人才职业化、市场化、专业化和国际化,培养造就一大批具有全球战略眼光、市场开拓精神、管理创新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优秀企业家和一支高水平的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
二、创新型职业经理人的要求是什么
职业经理人作为具备全球战略眼光、市场开拓精神、管理创新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经营管理人才,是企业创新的引领者之一。但是,社会上也有不同的声音,有的企业家认为职业经理人良好的专业性反而会阻碍其创新能力。财捷集团(Intuit)的创始人兼领袖斯科特•库克(Scott Cook)在2014全球最具创新力企业榜发布会后说:“MBA 到了我们公司后,我们基本上不得不对他们重新进行培训——他们学到的东西没有一样能帮他们在创新方面取得成功。”埃伦•穆斯克(Elon Musk)也曾有着更为严苛的陈词:“尽量不要聘用MBA。MBA课程不教学生如何创建公司……在我的公司里,我们的立场是聘用MBA以外的其他人,不是因为一个人的情况才这样。”这段论述曾被很多媒体解读为创新型的企业对经理人的判断,并坦言经理人是创新杀手。类似的观点也曾令很多决心聘用职业经理人的企业产生顾虑。实际上,创新的杀手并不是职业经理人,创新的终结者也不是MBA教育。管理教育的内容是实践的深刻总结和提炼,利用既定的管理原则和方法会更加有力地支持企业规范化管理,提升管理水平。但是,再好的管理知识结构如果被误用死用,不与实际相结合,不懂得灵活变通,也会成为创新发展的障碍。其实,企业创新推手还是杀手的决定因素不是一个人的教育背景来决定的,而更多的是管理者的特质、眼界、思维特点来决定的,而反过来说,管理者的眼界、思维、特质也是企业能否更好地推进创新行为的最重要的因素。
其实我国很早就对经营管理人员是否需要必备创新能力有过研究。国内学者王重鸣等人研究认为中国高层管理人员须具备“开拓创新能力”这一重要的胜任特征。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全国职业经理人考试测评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在职业经理人国家标准中也把“变革创新能力”作为职业经理人的必备能力之一。所以管理创新能力不仅不是职业经理人的障碍,反而应该是其必备的能力要求。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职业经理人不但不是变革创新的杀手,还应该成为这一使命的有力执行者。而综合各种研究,我们发现企业创新型职业经理人需要从以下方面入手来推动企业创新行为。
1、推动管理创新,创新连动
职业经理人国家标准通用考评要素为“优化工作流程,提升管理效率;调整业务模式、组织架构、管理规章制度以适应环境变化;打破惯性思维,塑造革新文化;把握企业阶段发展规律,适时推进转型。”这正是在管理创新对职业经理人提出的要求。
虽然社会上对职业经理人的创新能力颇有微词,但实际上职业经理人在企业创新活动中的作用是不可小觑的。但近几年来,国企的活力不足,发展思路不明确,创新活动停滞等等现象被充分暴露出来。我们调研发现,某些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是非常强的,但是企业仍然活力不足,步态缓慢,其实症结所在是这些企业的管理创新动力不足。管理创新要以价值增加为目标,以战略为导向,以各创新要素(如技术、组织、市场、战略、管理、文化、制度等)的协同创新为手段。如果没有管理创新协同,任何的创新都很难去形成稳固的常态的价值。红帽公司(开源解决方案供应商),是一家技术驱动式企业,但是,他们聘请职业经理人吉姆•怀特赫斯特担任CEO,吉姆并非红帽公司创始人,而且他空降到红帽之前的职业生涯都和软件行业无关。而也正是在这位职业经理人的带领下,企业的管理创新行带动技术创新为企业赢得了四次登上《福布斯》杂志“全球最具创新力企业”。吉姆•怀特赫斯特撰写了的新书《开放式组织:面向未来的组织管理新范式》引起了国际管理学界的热评。
2、结合企业具体问题,权变创新
最近几年在新兴领域创新活动的确是非常活跃的,但是这些新技术的创始人和企业发展时间不长,虽活力充沛,但较少遇到更多地产业结构的问题,相对来说,这些产业都是一片“蓝海”海域,特点是试错性较强,而且有报道指出,回顾过去一年的科技发展,像人工智能、基因编辑这些领域取得的成就确实令人兴奋,但技术并没有真正为全球经济注入活力。而这些企业赢得关注是因为投资的关注,是未来技术导向。但是这些企业的思维特点和创新模式并不适合所有企业。
在我国,社会经济活力的激发目前还是要依靠传统、非科技型企业的活力。这些企业的技术革新驱动要较为缓慢,相对技术革新,产程过剩才是这些企业的难题。在这些企业中,不是非要搞出新东西才会有出路,产业升级才是这类企业的主旋律,而管理和机制的创新是尤为重要的。很多国企改革牵一发而动全身,对变革是不可以走激进路线的,而是要扎实和稳健的。这对其中的经营管理者和职业经理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职业经理人必须要通盘考虑企业实际情况,也要充分考虑政策因素,审时度势,分析企业的需求,分析企业的短板,找到企业必要而且必须革新的方面,深入分析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这类职业经理人既要懂经营、熟悉市场、了解政策、也要把握未来市场走向,具有一定的前瞻性,还要对一个问题深入分析,全面分析,这其实是对职业经理人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的。
3、职业经理人要勇于创新
作为一个合格的职业经理人必须有战略眼光,能够对策略有独立的见解和预见,同时更要有勇气去推进。勇气是构成职业经理人创新行为闭环中重要的一环。由于各种因素的制约,很多职业经理人就在这方面顾虑最深,而因此错过了创新变革的机会。实际上,只有高瞻远瞩,敢于变革才能为企业带来机会。穆拉利在2006年空降至福特汽车担任CEO时,已在波音公司工作了37年。彼时,整个底特律正风雨飘摇,美国三大汽车制造商均陷入危机,濒临破产,福特汽车当年也巨亏127亿美元。随后,穆拉利采取品牌聚焦策略,以大刀阔斧的手腕进行变革,他象一个投资银行家一样通过运作来实现。就在经济的大萧条之前,穆拉利增加了福特公司的借款数量达到了230亿美元。他的这一行动史无空前。事实上,他为取得资本抵押了福特的所有资产。然后,他作出了非同寻常的决定,向华盛顿施压以支持他的两个主要竞争者,通用和克莱斯勒。他清楚,任何一家如果倒闭,福特取得零部件将会受到致命的威胁。穆拉利经济助力发动机(EconoBoost)这一技术型创新的产生,自2007年,该发动机为公司的许多车型提供动力。使得福特汽车成为金融危机时美国唯一没有接受政府救助的车企。
三、为拥抱创新型职业经理人,企业应该做点什么
有研究指出成功的企业特征包括企业家具有创新倾向、与顾客有密切联系、具有自主权和企业家精神、重视人的作用、依靠价值驱动传递创新、紧密结合自己所了解的业务、员工有创新倾向、灵活的组织特性等。分析我国职业经理人的创新环境,其实并不是特别的乐观。对职业经理人的信任问题、企业机制体制落后等问题,成为职业经理人发挥变革创新作用的障碍。事实上,如果有合适的土壤,职业经理人会是企业创新的推动者,是企业变革的承担者。习近平总书记对国有企业改革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坚定不移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着力体制机制创新,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发挥国有企业各类人才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激发各类要素活力。
1、优化职业经理人相关制度
要把职业经理人创新潜力最大化地激发出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一要选对职业经理人,企业必须有一套评价体系,应用于职业经理人招聘选拔;二是要创新绩效评价和激励体系,用业绩评价来激励职业经理人提升业绩,并注重企业长期发展,并推动企业的创新活动;三是要持续地对职业经理人才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
在当今的背景下,应注重职业经理人国际视野,既要能适应国内政策环境,也要对国内外同类企业有所了解和研究。这些都是推陈出新、审时度势的去创新的基础。企业可以通过构建领导力模型、评价体系、创新人才发展制度来推动相应的工作。其次,企业从战略导向方面的制定就应该把企业的转型当作重要的战略来做,在维持经营业绩短期目标稳步提升的基本前提下,应注重企业长期发展目标和创新行为的业绩的考核,只有有这样的导向才能引导职业经理人注重发挥优势和所长,积极投身变革。最后,企业应该主动培养创新型管理人才。《福布斯》研究全球最具创新力企业时发现,往往这些企业都是创新人才培养型企业。只有创新人才辈出才能是持续创新行为不竭的动力。
2、创新企业文化氛围
创新决不能仅仅是一个人的行动和决策,而是一个依靠内外部制度推动,靠企业氛围引领的行为。所以,形成坚定的创新型组织文化非常重要。创新型组织文化的内核是一种坚持创新、崇尚变革的价值观、制度与人文精神。
一个组织整体的氛围决定了人才可以发挥的能动性。研究表明:从整个组织氛围来看,在创新型组织中,所有组织成员拥有相同的信仰以及共同愿景和目标、工作充满激情和活力、个性自由得到尊重、冒险行为得到高层领导的支持、组织创造各种条件鼓励成员大胆尝试并且无需考虑失败、部门之间协调流畅、创新成为组织成员日常习惯和行为自觉。另外,创新活动毕竟是除旧布新的行为,首推变革创新的人须获得足够支持,这个行为才能坚持下去。所以,企业实际掌控者和拥有者对变革创新的心态和偏好会影响企业创新行为的选择,其中对于职业经理人的信任直接决定了职业经理人是否会主动采取创新行为。有研究表明:信任控制方式对经理人的直接创新和间接创新的创新文化营造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用契约控制经理人的直接创新有负向影响。经理人直接创新参与程度越高,越积极地营造创新文化氛围,企业越倾向于选择突变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