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微信公众号 | 加入收藏
关注微信公众号
首页
中心概况
中心党建
政策指引
主要职能
信息公开
人才培训
人才招聘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动态

职业经理人实施股权激励,助力企业长远发展

 

职业经理人实施股权激励,助力企业长远发展

 

职业经理研究中心 姜琳琳

 

股权激励是公司治理机制中最重要的环节和内容,是一种通过经营者获得公司股权形式给予企业经营者一定的经济权利,使其能够以股东的身份参与企业决策﹑分享利润﹑承担风险,从而勤勉尽责地为公司的长期发展服务的激励方法。 2016 1021 日,国务院印发《关于激发重点群体活力带动城乡居民增收的实施意见》提出,研究制定在国有企业建立职业经理人制度的指导意见,对市场化选聘的职业经理人实行市场化薪酬分配机制,采取多种方式探索完善中长期激励机制。股权激励有利于将职业经理人的利益与股东利益有效结合在一起,降低委托代理成本,调动职业经理人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因此,在企业实施职业经理人股权激励,使职业经理人更关注企业的长期利益,避免短视行为,对企业的健康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职业经理人实施股权激励的必要性

股权激励作为中长期激励的主要形式,是全面薪酬的一部分。股权激励是以战略为导向,使股权激励成为推动战略落地的重要手段,实现公司价值最大化。股权激励的核心目的是为了更好的激励职业经理人发挥个人的才智与能力,为企业发展贡献力量,将职业经理人的个人诉求与企业主的诉求达成一致,解决职业经理人中长期激励问题。

1.统一股东和经营者的价值取向,使两者利益趋于一致。解决委托代理关系产生的关键性问题——利益不一致,通过股权或期权使职业经理人的身份变成劳动者和所有者的双重身份,使得老板和职业经理人成为利益的共同体,驱动职业经理人不断努力提高公司业绩,将企业的长远发展、股东价值最大化与职业经理人自身的价值追求高度统一起来,实现“放眼未来,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局面。   

2.与企业业绩直接挂钩。股权激励既是动力,又是压力,它可以促使职业经理人对企业更加尽职尽责,使职业经理人个人利益与公司利益休戚与共,自觉提高工作水平和效率,以提高业绩并形成良性循环。

3.降低企业成本压力。现金流和人才对企业发展来说至关重要,而几乎所有企业在初创期和发展期都面临着现金流和人才的巨大压力,导致企业无法给职业经理人提供有竞争力的现金报酬,而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方法就是股权激励,通过持股经营和股份奖励,可以相应节省职业经理人的现金报酬,从而降低人工成本。

4.吸引并留住优秀人才。传统的“工资+奖金”薪酬模式已经越来越不能满足现代企业和人才的需求,而股权激励被实践证明是吸引和留住人才的最有效的手段,把职业经理人的责任心、事业心和激励机制结合起来。通过股权激励为人才戴上“金手铐”,可以使职业经理人和企业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充分发挥职业经理人的主观能动性。近两年,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社会大潮下,各行业创业公司如雨后春笋,尤其是 “互联网+”创业项目层出不穷。初创公司一般能提供的薪酬很难有吸引力,所以只能靠未来发展愿景来吸引人才,靠创始人推销自己的梦想来吸引人才,这时股权激励便成了一方良药。

二、职业经理人股权激励模式的选择

(一)股权激励的模式

2011-2016的上市公司统计结果来看,已有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采用股权作为长期激励的有效工具,在复杂的经济环境中,企业的长期激励实践日趋理性,在激励模式方面趋向于实股为主、与期权或业绩股票多元化结合的方式;从实施层面强调动态管理,以积极应对内外部管理环境的变化。2016A股上市公司实施股权激励计划的企业共277家,占A股企业总数的9.1%。相比2015年采用股权激励的226家企业,有一定程度的增长。其中,限制性股票正在成为高管中长期激励的主流方式,有78.4%实施高管中长期激励的企业采用了这一方式。股权激励的模式有很多种,不同的企业适用的激励模式有所不同,同一个企业不同的发展阶段适用的激励模式也有所不同。常用的股权激励模式有:股票期权、业绩股票、限制性股票、延期支付、股票增值权、经营者/员工持股、虚拟股票等。下表列举一些上市公司股权激励模式。

 

 \

 

(二)股权激励模式选择的原则

1.动态原则。由于企业在要素结构、规模以及组织结构等方面都不断发生变化,相应的,在同一个企业中,它的股权激励模式也应该是相应变化的,这样才能“量身定做”。

2.弹性原则。由于企业的环境各异,因此同一种股权激励模式在不同的企业应用时要做一定的调整。

3.公开公正原则。实施股权激励可以合理拉开报酬差距,体现分配向价值创造、业绩表现和能力贡献倾斜的激励导向,同时更应关注利益分配中的“不患寡而患不均”现象。一定要坚持公开公平,对事不对人。否则很容易导致团队心理失衡,引发效率和公平的矛盾,影响优秀企业文化的形成。

4.激励期限与力度适中原则。股权激励不是万能的,选择激励模式时必须考虑到激励对象的整体报酬水平和结构;同时,行权期限设置的长短也会增强或损耗激励的满意度。不能把企业股权激励的考核目标定得过高或实现激励时间过长,激励适度。

5.激励与约束相结合原则。将企业利益与激励对象的利益相结合、激励对象的责任与权利相结合、激励对象短期利益与长期利益相结合。

三、构建职业经理人激励机制的支撑体系

目前,世界上职业经理人激励制度最发达的国家是美国,其先进的经理人激励模式多种多样,对职业经理人的激励相对已经比较成熟,而且有了一套规范的体系。相对于发达国家的职业经理人激励制度而言,中国的职业经理人激励存在着许多的不足之处,没有形成一个规范的体系,国有企业、民营企业以及家族企业对于职业经理人的要求各有差异,激励制度存在着许多问题。为了使职业经理人薪酬激励机制充分发挥作用,还必须要构建适合激励机制发挥效用的企业内部和外部支撑体系。这个支撑体系主要包括公司治理结构、约束机制、法律法规、政策环境等。

1.完善公司治理结构

股权激励只有在比较完善的公司治理的环境下才能发挥出其应有的功能。针对目前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治理结构的缺陷及其对职业经理人股权激励影响,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应从以下两方面着手:一是推进董事会建设,落实董事会职权。建立健全权责对等、运转协调、有效制衡的决策执行监督机制,规范董事长、总经理行权行为,充分发挥董事会的决策作用、监事会的监督作用、经理层的经营管理作用、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切实解决一些企业董事会形同虚设的问题,实现规范的公司治理。二是建立并强化薪酬委员会对职业经理人的薪酬管理。薪酬委员会负责确定职业经理人股权激励的发放计划,拟定职业经理人股权激励方案,并提交董事会审议,最后需经股东大会批准后方可执行。

2.强化股权激励内在的约束机制

国有企业开展股权激励,要强化公司的内在约束机制。随着独立董事独立性的不断提高,应进一步发挥独立董事以及薪酬委员会的监督职能。要求薪酬委员会对职业经理人激励方案的设计要素如激励规模、业绩指标的选取等说明理由,定期发表实施情况意见等;在方案设计时,增加一些约束性条件,如违规收益追回、增加业绩门槛、延期支付、薪酬披露等;尝试建立专门的监测程序,在股权激励实施前测试其适应性并控制负面效应。

3.完善股权激励的相关法律法规

股权激励作为一种长期激励手段,其激励效应的实现与相关法律法规的配合是分不开的。为了更好发挥职业经理人股权激励制度的长期激励效果,我国的税法设计应为股权激励提供适当的税收优惠,并采取递延纳税和适当延长纳税期限的做法。对此,可以借鉴国外税法的经验,并结合我国的具体实情,灵活规定股权激励的不同的纳税方法,在降低股权激励税率的同时,避免出现公司非法避税的情形,有利于股权激励制度的发展。

4.完善股权激励政策环境

2016713 ,证监会根据股权激励的发展趋势、实践总结等完善了股权激励政策,重新发布《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 201682 ,《关于国有控股混合所有制企业开展员工持股试点的意见》(国资发改革[2016]133号)的规定,国资委和各省级国资委将按照试点企业条件,分别从中央企业、地方国有企业中选择少量企业开展试点。国家相继出台了若干中长期激励政策,但由于部分政策还处于试行阶段,导致部分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激励过程中缺乏法规的约束与指导,存在诸多疑虑。为了推进企业实施中长期激励取得进展,应加大对企业实施中长期激励政策方面的支持力度。国家政策的制定要跟上企业发展的步伐,不断完善,进一步整合现有股权激励政策,及时提出适应新常态的支持性政策,对于企业开展职业经理人中长期激励的实施具有重要的促进和支撑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