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经理人制度是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内容
职业经理研究中心 张铁铮
随着我国实行市场经济,制定并颁布《公司法》,推行现代企业制度,规范法人治理结构,社会上陆续提出了职业经理人资质标准,开展了职业经理人资质评价,研究职业经理人队伍建设和职业经理人市场建设问题,对职业经理人信用体系建设进行探索等。
在职业经理人制度的探索与实践中,国务院国资委所属的职业经理研究中心在理论研究方面和为国有企业深化改革提供咨询服务方面做了大量卓越成效的工作,在国家财政资金支持下,建设了职业经理人才大数据中心。
职业经理人制度,是在职业经理人范畴及相关领域的制度规范体系,是人们在与职业经理人有关的行为中需要共同遵守的、按一定程序办事的规程或行为的准则。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提出:“推行职业经理人制度,实行内部培养和外部引进相结合,畅通现有经营管理者与职业经理人身份转换通道,董事会按市场化方式选聘和管理职业经理人,合理增加市场化选聘比例,加快建立退出机制。推行企业经理层成员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明确责任、权利、义务,严格任期管理和目标考核”以及“对市场化选聘的职业经理人实行市场化薪酬分配机制,可以采取多种方式探索完善中长期激励机制。”
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要求,我国现行的职业经理人制度,应该包括由职业经理人培养、评价、选聘、任用、薪酬、考核、激励、约束、退出和流动,以及价值观念、职业道德和诚信规范等方面的各种制度与实施机制组成的有机整体。
一般而言,职业经理人制度应涵盖职业经理人的产生机制、评价机制、管理机制和退出机制。通过建立制度规范,实现董事会按市场化方式聘用职业经理人,以契约化方式管理职业经理人,形成规范的委托代理关系。
职业经理人培养制度不仅在于明确培养内容、方式和途径,还在于培养人才的职业化、市场化、专业化、国际化,同时注重职业道德、职业素养、职业能力职业知识的提升。
职业经理人评价制度的核心是建立评价标准,形成适用的评价体系,既要追求评价的信度效度,也要关注评价的成本和效率。
职业经理人考核制度以业绩为导向,以成败论英雄。职业经理人的品德、态度、认可度等,一般作为综合性指标占一定的权重。考核方式注重量化评价业绩,淡化主观评议,考核的实施要充分发挥董事会的主导作用,年度考核充分与激励挂钩,任期考核与聘用紧密结合。
职业经理人的薪酬制度核心在于市场化,可以打破传统的结构化薪酬体系,依据充分参考行业内对标企业的水平,结合企业自身薪酬定价策略,结合本行业的薪酬市场价位,以及公司规模、盈利状况、岗位职责、业绩目标、经营难度、风险压力、个人能力等要素,由企业董事会薪酬与考核委员会与职业经理人协商制定与职业经理人身价相符、与职级序列匹配的薪酬水平。对于能够为企业创造更大价值的领军人才,要敢于通过薪酬来认可他的价值。
在职业经理人的退出制度中,需要明确职业经理人基于哪些情况需要退出,怎样退出,退到哪里(退出岗位还是退出企业)等等。职业经理人与企业之间本身就是一个双向选择的过程,双方都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选择对方,因此企业可以淘汰职业经理,职业经理人也可以按照自己的职业选择进行自由流动。
职业经理人的选聘制度的核心是建立适用于本企业的职业经理人标准,确定市场化选聘的方法流程,共同发挥好党委会和董事会的作用。职业经理人的选聘可以采取公开遴选、竞聘上岗、个人或组织机构推荐等方式。具体采取的选聘方式和流程应根据实际情况和要求确定。
职业经理人的契约化管理主要是通过签订《劳动合同》建立劳动关系,明确相关事项。通过协商签订《职业经理人聘用合同》明确岗位聘任期限、双方的责任、权利和义务及绩效目标,约定薪酬构成与计发方式、奖惩依据、离职或者解聘条件、责任追究等条款。并按照授权关系协商层层签订《经营业绩责任书》,明确岗位职责、重点任务和工作目标、工作标准及评价指标等。
职业经理人的监督追责制度关键点在于充分发挥各个监督主体的作用,明确责任认定、追责范围、追责方式以及追责处理办法等。